七 调查的技术
(1) 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只有这样才能近于正确, 才能抽出结论。 那种不开调查会, 不作讨论式的调查, 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 是容易犯错误的。 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 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 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
(2) 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 以年龄说, 老年人最好, 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 不但懂得现状, 而且明白因果。 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 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 有锐利的观察。 以职业说, 工人也要, 农民也要, 商人也要, 知识分子也要, 有时兵士也要, 流氓也要。 自然, 调查某个问题时, 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 如调查商业时, 工农学各业不必在座。
(3) 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看调查人的指挥能力。 那种善于指挥的, 可以多到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 人多有人多的好处, 就是在做统计时(如征询贫农占农民总数的百分之几), 在做结论时(如征询土地分配平均分好还是差别分好), 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回答。 自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 指挥能力欠缺的人会无法使会场得到安静。 究竟人多人少, 要依调查人的情况决定。 但是至少需要三人, 不然会囿于见闻, 不符合真实情况。
(4) 要定调查纲目
纲目要事先准备, 调查人按照纲目发问, 会众口说。 不明了的, 有疑义的, 提起辩论。 所谓“调查纲目”, 要有大纲, 还要有细目, 如“商业”是个大纲,“布匹”,“粮食”,“杂货”,“药材”都是细目, 布匹下再分“洋布”,“土布”,“绸缎”各项细目。
(5) 要亲身出马
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 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 从大队长到总司令, 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 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 不能单靠书面报告, 因为二者是两回事。
(6) 要深入
初次从事调查工作的人, 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 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例如一个农村、 一个城市), 或者一个问题(例如粮食问题、 货币问题) 的底里。 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 往后调查别处地方、 别个问题, 便容易找到门路了。
(7) 要自己做记录
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 适当地指挥调查会的到会人, 而且要自己做记录, 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 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亿文网旗下文本分享平台 | Copyright © 亿文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