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节选]

为了保证广大育龄群众随时随地能够得到所需要的服务,中国建立了遍及全国城乡的由医院、妇幼保健站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组成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农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原则,向育龄群众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需要,选择适宜的避孕节育方法。根据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倡生了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采用宫内节育器,生了两个孩子的育龄夫妇一方做绝育手术,有利于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是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因此,比较容易为农村育龄夫妇所接受。对于不适宜或不愿意采取这种措施的育龄夫妇,则指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它适合的避孕方法。目前,全国约有2亿育龄夫妇采取了避孕措施,全国已婚育龄夫妇避孕率已达到80%左右。

  从六十年代开始,中国一直实行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和节育技术服务减免收费的政策。1988年,中国开始实行避孕药具免费发放与市场零售相结合的体制,拓宽了供应渠道,既方便和满足了群众的需要,又提高了避孕药具的使用效率。为了使群众能够及时得到避孕药具,从省、市到乡、村各级都有专门的机构或专人负责。

  中国政府反对将人工流产作为计划生育的手段加以提倡。国家允许需要人工流产妇女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做手术。随着计划生育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避孕节育措施的广泛采用,很多地方的人工流产数呈下降趋势。中国在出生率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每年出生人口数与人工流产数之比保持在1:0.3左右,相当于目前世界各国的中等水平。

  为了保障母婴的健康,中国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提高了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水平,这对计划生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已建成遍及全国城乡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数千个妇幼保健机构广泛开展妇女病普查防治、遗传咨询、婚前检查、孕产期保健、新法接生、婴幼儿保健等多种服务。中国许多地区的计划生育部门为育龄夫妇开展了婚育系列保健服务活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虽然医疗卫生条件还比较差,但由于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服务人员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保护了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深受群众的欢迎。

  六、在改革和发展中走向完善

     

  实践证明,中国实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案取得了成功。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各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许多地区的生育水平还不稳定,部分地区的人口出生率还比较高;大多数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计划生育工作方法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改进和提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人口素质、人口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人口老龄化等。因此中国在人口与发展问题上,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为计划生育工作走向完善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方面对适合中国国情,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要坚持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另一方面在适应新的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必须坚决改变某些地方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突击活动来推行计划生育的做法,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工作为主,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特别是要为广大妇女提供生殖保健服务,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要把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寓于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和生育服务之中。为此,中国政府在1995年底制订了《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1995—2000年)》,对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的任务、目标和原则、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国政府认为,人口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发展问题。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中国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问题一同规划和组织实施。

【网站首页】【查看全文】【上页】 【下页】

说明: 本站资料均来公开渠道和平台,如果侵犯到您的利益和权益,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立即删除。 | E-MAIL: rwsoft@163.com

亿文网旗下文本分享平台 | Copyright © 亿文文本

冀ICP备2021012268号

相关链接:亿文网 |亿文工具箱